历届研究生成果
标题 | 作者 | 刊物名称 | 期号 | 转载情况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公共服务满意度对清廉感知的影响 | 蔡培鹏、聂伟 |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21,22(01) | |
监督法治化背景下的党内法规执行监督机制探析 | 张树剑、张正良 | 党政研究 | 2021,(03) | |
政府质量如何影响民众对警察的信任:社会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| 蔡培鹏 |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| 2021,(03) | |
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:社会质量对青年获得感的影响研究 | 聂伟、蔡培鹏 | 中国青年研究 | 2021,(03) | |
深圳城市治理的三种模式研究 | 陈文、段召 | 城市观察 | 2021,(01) | |
数字时代我国主流媒体的适应与转型——基于五家中央主流媒体的案例研究 | 陈家喜 焦嘉欣 | 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学报 | 2020年第4期 | / |
文化兴党: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意涵与类型结构 | 陈文,柏友琴 | 《新视野》 | 2020年第1期 | / |
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逻辑——基于两部《党内政治生活准则》的考察 | 陈科霖,曾林妙 | 《岭南学刊》 | 2019年第6期 | / |
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多样性与语言战略问题 | 殷俊 徐艺芳 | 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 | 2019年第6期 | / |
城市融入有助于提升农民工环保行为吗?——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| 聂伟 梁婷婷 | 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(社会科学版)》 | 2019年第4期 | / |
试论国家主席的职权与地位 | 殷俊 夏紫茵 | 《领导科学论坛》 | 2019年第3期 | / |
试论国家主席的职权与地位 | 殷俊 夏紫茵 | 领导科学论坛 | 2019年第3期 | / |
殊途同归:互联网促进地方治理创新之路径 | 殷俊 夏紫茵 | 《党政研究》 | 2019年第2期 | / |
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市医疗人才培养与竞争机制问题研究 | 滕俊飞 张正良 钟琳 |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| 2019年第13期 | / |
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市医疗人才培养与竞争机制问题研究 | 滕俊飞 张正良 钟琳 | 《城市建设理论研究》 | 2019年第13期 | / |
探析日本东京都建设统一联动的城市群防灾减灾体系经验 | 张树剑、滕俊飞 | 《中国应急管理》 | 2019年第12期 | / |
打造楼市版“粤港通”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| 吴灏文 陈文 段召 | 人民智库 | 2019年第11期 | / |
打造楼市版“粤港通”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| 吴灏文 陈文 段召 | 《人民智库》 | 2019年第11期 | / |
如何推进“智慧应急”能力建设 | 郭少青 田璐瑶 | 《中国应急管理报》 | 2019年3月28日 第7版 | / |
从“自治”到“治理”——我国社区研究的视角转向及逻辑演变 | 陈文、姜星月 | 党政研究 | 201901 | / |
新世纪以来党内法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——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 | 谷志军、谢颖慧 | 江汉论坛 | 201901 | / |
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底气何在 | 吕元礼、张彭强 | 人民论坛 | 201817 | / |
互联网+党务服务的中国实践——基于全国334个地级市党务部门网站的统计分析 | 陈家喜、李宇辉 | 江汉论坛 | 201806 | / |
《共产党宣言》永恒主题与使命 | 程浩、樊树才 | 深圳特区报 | 2018-04-17 | / |
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党的建设基本经验 | 陈家喜、肖丽达 | 特区实践与理论 | 201804 | / |
香港立法會直選制度變革與政黨體系之演變 | 殷俊、马春暖 | 中國大陸研究 | 201803 | / |
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方法论 | 黄锐波、程浩 | 学术研究 | 201803 | / |
探索创新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路向——“十九大与中国政治发展”研讨会综述 | 雷雨若、谢颖慧 | 深圳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| 201801 | / |
“中国模式”的研究综述及其论争述评 | 谢靖阳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(第16辑) | 2018 | / |
观念与制度的动态平衡——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 | 程浩、李小飞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(第16辑) | 2018 | / |
党建标准化视角下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研究 | 唐娟、魏楚丹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(第16辑) | 2018 | / |
从毛泽东到习近平:人民政协的理论发展及实践探索 | 黄卫平、汪洋 | 深圳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 | 201706 | / |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| 谷志军、谢颖慧 |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| 201706 | / |
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监督体系的制度构建与运作机制 | 陈文、张彭强、史滢滢 | 国外理论动态 | 201703 | / |
美国右翼的崛起与蜕变观察 | 王大威、李雪姣 | 人民论坛·学术前沿 | 2017(23) | / |
城镇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――基于深圳市的经验分析 | 谷志军、卢天琪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(第15辑) | 2017 | / |
改革进程中“经济特区”与“自贸区”的政治辨析 | 黄卫平、袁进业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(第15辑) | 2017 | / |
新加坡政府管理方式最新动态 | 吕元礼、陈飞帆 | 人民论坛 | 201616 | / |
新加坡清廉政风及其垂范社会的作用 | 吕元礼、徐希珺 | 人民论坛 | 201612 | / |
澳大利亚的协商民主实践与启示——以政府理事会和“与城市对话”协商论坛为例 | 陈文、孔德勇 | 国外理论动态 | 201610 | / |
“一把手”体制与权力监督体系的重塑——基于S市腐败案例的经验研究 | 陈家喜、李辉勇 | 长白学刊 | 201604 | / |
论政党治理视域中的全面从严治党 | 陈家喜、黄惠丹 | 社会主义研究 | 201603 | / |
加拿大公共政策领域的协商民主实践 | 罗苗、陈文 | 团结 | 201603 | / |
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建构研究——基于2011-2015年新加坡大选的跟踪调查 | 陈文、袁进业、黄卫平 |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| 201603 | / |
如何理解香港的政治体制特征? | 张定淮、王梦旸 | 社会科学文摘 | 201603 | / |
如何理解香港的政治体制特征? | 张定淮、王梦旸 | 国外理论动态 | 201601 | / |
从“选举民主”到“协商民主”:英国工党的改革经验与启示 | 陈文、梁玉柱 | 党政研究 | 201601 | / |
国外政党严格自身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| 程浩、樊树才 | 理论探讨 | 201601 | / |
新加坡如何让官员“能下” | 吕元礼、张彭强 | 人民论坛 | 201528 | / |
城市政体理论、城市治理理论和比较城市政治 | 乔恩·皮埃尔陈文史滢滢 | 国外理论动态 | 201512 | / |
中国经济特区体制改革报告 | 陈家喜、黄惠丹、李辉勇 |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专题资料汇编 | 201512 | / |
强化组织渗透性:社会组织党建的发展方向 | 陈家喜、左瑞婷 |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| 201510 | / |
新加坡国会议事大厅的制度安排 | 吕元礼、陈飞帆、张彭强 | 中国人大 | 201509 | / |
全国对话会与新加坡协商式民主 | 吕元礼、张彭强 |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201505 | / |
李光耀对于民主的逆向思考 | 吕元礼、张彭强 | 深圳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| 201505 | / |
美国协商委员会的运作机制及启示 | 陈文、李江 |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| 201505 | / |
“四个全面”治国理政战略辨析 | 黄卫平、刘世伟 | 政治学研究 | 201505 | / |
e时代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功能全析——基于罗湖家园网网络问政的个案考察 | 罗苗、范宏云 | 特区实践与理论 | 201504 | / |
深圳特区党建创新的进程与脉络 | 陈家喜、左瑞婷 | 特区实践与理论 | 201504 | / |
制度治党的概念缘起与实施路径 | 陈家喜、黄惠丹 | 特区实践与理论 | 201503 | / |
我国城市治理改革趋向 | 陈文、孔德勇 | 开放导报 | 201503 | / |
辨析西方国家如何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” | 黄卫平、梁玉柱 | 党政研究 | 201503 | / |
组屋的奥秘 | 吕元礼张彭强张洪涛 | 决策 | 201407 | / |
地方人大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 | 陈家喜、梁玉柱 |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| 201405 | / |
中国经济特区体制改革报告 | 陈家喜、黄惠丹、左瑞婷 |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专题资料汇编 | 2014 | / |
马来西亚巫统的执政危机及其根源分析 | 陈家喜、刘王裔 | 领导科学 | 2013年第7期(上) | 《红旗文摘》2013年第12期转载 |
新加坡官员的面簿沟通术 | 曾园俐 | 决策 | 2013年第7期 | |
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部制改革:模式与趋势 | 陈家喜、刘王裔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13年第3期 | |
从确认到竞争:人大代表选举的现存问题与改革向度 | 陈文 胡胜全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13年第3期 | |
从金子塔顶溃落:埃及民族民主党垮台的系统因素分析 | 陈文 胡胜全 | 国外理论动态 | 2013年第11期 | |
李显龙:"新"式掌门人 | 曾园俐 | 决策 | 2013年第11期 | |
马来西亚巫统的执政危机及其探源 | 陈家喜 黄卫平 刘王裔 | 载《制度建设与政党发展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| 2013年8月 | |
新加坡执政党的亲民沟通 | 曾园俐 | 载《制度建设与政党发展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| 2013年8月 | |
一党主导与民主转型: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个案研究 | 赖文韬 唐娟 | 载《制度建设与政党发展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| 2013年8月 | |
业主自主治理的法律困境与化解之策 | 陈文 胡胜全 | 住宅与房地产 | 2013年6月上,总第348期 | |
巫统执政危机及其探源 | 陈家喜 黄卫平 刘王裔 | 马来西亚独立新闻在线 | 2013年2月2日 | |
深圳城市山林小区社区服务需求调查 | 唐娟、赖文韬 | 现代物业 | 2013年11期下旬刊 | |
"积极公民":律师参政的行动逻辑与政治影响分析 | 陈文 胡胜全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| 2013第11辑 | |
香港功能界别制度:性质、困境与前景 | 张定淮 李墨竹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| 2012年第十辑 | |
我国农村空心化的生成形态与治理路径 | 陈家喜、刘王裔 | 中州学刊 | 2012年第5期 | |
党内公推直选的改革困境与发展路径 | 陈家喜 刘王裔 | 理论视野 | 2012年第4期 | 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共产党》2012年第7期转载 |
《分化、断裂与整合:我国“二代现象的生成与结构”》 | 陈家喜、黄文龙 | 中国青年研究 | 2012年第3期 | |
《阶层分化与执政党维稳能力建设》 | 陈家喜、黄文龙 | 理论探讨 | 2012年第3期 | |
社会管理视域下的高校流动管理机制实证研究 | 李永华 涂谦 | 深圳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 | 2012年第2期 | |
任期制背景下党代表的功能拓展 | 陈家喜 刘王裔 石本惠 |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| 2012年第2期 | |
期待"楼长直选"发挥"鲶鱼效应" | 陈文 胡胜全 | 现代物业 | 2012年8月下旬刊,总第231期 | |
《我国二代阶层的社会分化与政治整合》 | 陈家喜、黄文龙 | 中国新社会阶层政治的政治影响 | 2012年8月 | |
长期执政政党的困境分析 | 涂谦 | 长期执政与制度建设比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| 2012年6月 | |
我国官员财产公开实践的实证分析---以20个地方试点为例 | 黄卫平 刘王裔 | 第二届中国廉政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| 2012年12月 | |
管治、自治、共治: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结构转型 | 陈家喜 蔡国 |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| 2012 34 (3) | |
理性实践:“一国两制”政策的理论基础 | 张定淮 李彦超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| 2011年第9辑 | |
关于“中国模式”的研究综述 | 练睿民、李夏茹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| 2011年第9辑 | |
中国省部级干部腐败现象的实证研究——以十六大以来72名落马省部级官员为例 | 涂谦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| 2011年第9辑 | |
精英循环理论视野下我国精英循环的现实分析 | 李彦超 |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| 2011年第8期 | |
广东社会建设新政 | 冯秀成 | 决策 | 2011年第11期 | |
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 | 黄卫平、郑超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| 2011年第00期 | |
健全网络问政机制,促进民意有效表达 | 肖炜 | 《深圳特区报》 | 2011年4月19号 | 收录进中国知网数据库,被媒体转载2次,下载20次 |
香港特区三权制约与合作关系 | 宋小庄(香港学者)、孟东 | 《港澳研究》 | 2010年夏季号,总第18期 | |
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意义——纪念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》发表三十周年 | 黄卫平、李嘉兴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| 2010年第8辑 | |
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与发展的政治意义 | 黄卫平、郑超 | 理论视野 | 2010年第5期 | |
论2012年香港特区的政制发展 | 宋小庄(香港学者)、孟东 | 《港澳研究》 | 2010年春季号,总第17期 | |
高校体育健身设施有效、合理利用的探讨 | 李军涛(08级研究生)、刘婷婷 | 现代物业 | 2010年1期刊 | |
如何看待深圳市物业管理政府指导价》 | 刘迪、李军涛(第二作者) | 现代物业 | 2010年02-03期上旬刊 | |
现实高校体育设施合理利用需引入物业管理 | 李军涛(第一作者)、刘婷婷 | 现代物业 | 2010年01期上旬刊 | |
如何看待深圳市物业管理政府指导价 | 刘迪,李军涛(08级研究生) | 现代物业 | 2010年,02-03期上旬刊,p52-53 | |
2008年深圳"政改草案"解读 | 黄卫平(导师),胡学亮 | 四川:社会科学研究 | 2010,第1期 | |
赫鲁晓夫改革—农业突破口的选择 | 李军涛(第一作者)、蔡丹 | 社会科学研究 | 2009增刊 | |
中国共产党"以人为本"思想历史发展脉络 | 李军涛(第一作者)、蔡丹 | 社会科学研究 | 2009增刊 | |
"一国两制"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| 宋小庄(香港学者)、孟东 | 《港澳研究》 | 2009年秋季号,总第15期 | |
"一国两制"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| 宋小庄(香港学者)、孟东 | 《港澳研究》 | 2009年秋季号,总第15期 | |
中央和香港特区关系的若干重要问题 | 宋小庄(香港学者)、孟东 | 《港澳研究》 | 2009年秋季号,总第15期 | |
重申特区"行政主导" | 孟 东 | 香港文汇报 | 2009年7月27日 | |
道德自律约束腐败 | 孟 东 | 香港大公报 | 2009年6月12日 | |
立法会议员职责何在 | 张定淮(导师)、孟东 | 香港文汇报 | 2009年5月28日 | |
法官的角色定位 | 孟东、庄绪龙(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) | 香港文汇报 | 2009年5月18日 | |
泰国民主的教训 | 孟 东 | 香港文汇报 | 2009年4月30日 | |
泰国流血玷污了民主 | 孟 东 | 香港文汇报 | 2009年4月22日 | |
深圳市业委会选举冲突事件的制度原因 | 王剑君、李军涛(第二作者) | 社会科学研究 | 2009年12月专刊 | |
《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》 | 张西山、罗伟玲、郑亚君 | 《深圳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 | 2009年12月第26卷 增刊 | |
是"剩余权力",还是保留性的本源权力?中央与港澳特区权力关系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提法 | 张定淮(导师)、孟东 |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7 | 2009年12月 | |
正确审视"分组点票" | 孟 东 | 香港文汇报 | 2009年11月18日 | |
构建和谐社区:新加坡经验与南山区实践之比较 | 毕杰振 吕元礼【导师】 | 新加坡研究 | 2009年11月 | |
《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什么在历次大选中常胜不败?——以信息系统论为视角》 | 由民 | 《新加坡研究》 (第一卷) | 2009年11月 | |
动态管治理论在新加坡模式中的运用 | 郭翙 吕元礼 |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 2009年,第1期 | |
一些东方国家执政党培养选拔官员比较研究 | 吕元礼 杨伟 | 理论探索 | 2009年 ,第1期 | |
深圳中英街社区居委会直选实践 | 王剑君 | 现代物业 | 2009.8 | |
模范小区的业委会选举风波 | 王剑君 | 现代物业 | 2009.3 | |
中国党政干部录用标准的转变 ——从"又红又专"到"四化" | 谢燕琼?张涛(导师) | 《社会科学研究》 | 2009.12(增刊) | |
政治选举的功能、原则与局限 | 黄卫平(导师)、邓杰文,林铿(同级研究生) | 人大研究 | 2009.12 | |
政治选举的功能、原则与局限 | 黄卫平(导师)、邓杰文(同级研究生),林铿 | 人大研究 | 2009.12 | |
深圳市业委会选举冲突事件的制度原因 | 王剑君 | 社会科学研究(专刊) | 2009.12 | |
"渔民村"应对"城中村" | 陈家喜 胡永雄 | 现代物业 | 2009,第4期 | |
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民主观的发展 | 许森荣 杨晓倩 | 理论导刊 | 2008年9月 | |
中国农村民主价值及经济发展(下) | 张定淮 金姗姗 | 国外理论动态 | 2008年8月 | |
中国农村民主价值及经济发展(上) | 张定淮 金姗姗 | 国外理论动态 | 2008年7月 | |
美国人的全球观 | 张定淮 金姗姗 | 国外理论动态 | 2008年4月 | |
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改革分析 | 杨伟 吕元礼 | 东南亚纵横 | 2008年,第8期 | |
新加坡理性、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| 杨伟 吕元礼 | 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 | 2008年,第2期 | |
新加坡政府执行力分析 | 吕元礼 张超鑫 |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| 2008年,第1期 | |
电子政务对机构改革影响的有限性及突破 | 魏永华 金恩焘 | 商业文化(学术版) | 2008年,第09期 | |
业主信息安全的多元保障 | 胡永雄 | 现代物业 | 2008,第7期 | |
历史的逻辑与现实的需要——试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| 黄卫平 胡永雄 |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| 2008,第12期 | |
我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述评 | 谭功荣 黄彦华 |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| 2008,(3):17-21 | |
中国领导者队伍的现状与未来 | 张定淮 金姗姗 | 国外理论动态 | 2007年7月 | |
深圳市公民政治参与案例解读 | 黄卫平[导师] 陈文 | 学习时报 | 2006年第334期 |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之《中国政治》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|
深圳市行业组织的发展与运作模式研究,获2005年度深圳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课题一等奖。 | 陈文 | 载《走进乡土中国》,人民出版社 | 2006.7 | |
以法制权:从权力反腐败走向制度反腐 | 吕元礼[导师] 李 超 | 学习论坛 | 2006.6 | |
我国人大代表制度发展的民间动力 | 杨 波 黄卫平 | 探索 | 2006.4 | |
刚柔相济:理性官僚制与中华传统的互补 | 黄薇 吕元礼[导师] | 江淮论坛 | 2006.4 | |
中国共产党历代 领导集体人民观的历史演进 | 吕元礼[导师] 黄薇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06.3 | |
民间政治参与和体制吸纳的互动 | 黄卫平[导师] 陈文 | 马克主义与 现实 | 2006.3 | 载《复旦大学政治学评论》(第四辑) |
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哲学意蕴 | 吕元礼[导师] 凌友志 | 江淮论坛 | 2006.2 | |
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特色 分析 | 吕元礼[导师] 张子友 |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6.1 | |
构建和谐社会:全面完善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| 黄卫平[导师]谢振才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06.1 |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/学术卡片 |
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 | 黄卫平[导师] 陈 文 | 理论探讨 | 2005.6 |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之《中国政治》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,载《中大政治学评论(5)》 |
“民本”与“人本”论析 | 陈文 谢振才 黄卫平[导师] | 社会科学 | 2005.4 |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之《政治学》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|
“九七”后的香港医疗体制变革 | 王红娟 | 1997-2005香港管治问题研究 | 2005.3 | |
公民参政需求增长与制度回应的博弈 | 黄卫平[导师] 陈文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05.2 |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之《宪法学、行政学》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|
西方理性官僚制与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取向 | 张定淮[导师] 黄国平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05.2 | |
香港社会各阶层政治分析 | 张定淮[导师] 涂春光 | 南方论丛 | 2004.夏 | |
试论公共选择理论在党建中的适用性 | 张定淮[导师] 涂春光 | 南方论丛 | 2004.秋 | |
新加坡“托管式民主”分析 | 黄锐波 吕元礼[导师] | 东南亚纵横 | 2004.6 | |
论政党的执行能力—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政治解读 | 黄卫平[导师]李平 | 深圳大学 学报 | 2004.6 |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(2005年1期)转摘 |
从革命到执政的党的领导方式转型 | 邱全东 吕元礼[导师] | 理论与改革 | 2004.4 | |
重申官僚理性 | 张定淮[导师] 涂春光 | 中国行政管理 | 2004.3 | 《新华文摘》2004年第10期观点摘编 |
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与策略 | 张定淮[导师] 涂春光 |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| 2004.2. | 《人大复印期刊》之《中国政治》2004年第9期全文转载 |
全球资本主义疯狂逻辑的深层解析 | 张定淮[导师] 涂春光 | 国外社会科学 | 2004.2 | 《人大复印期刊》之《理论经济学》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|
公共部门 [译著] | 谭功荣 涂春光 | 经济科学出版社 | 2004.10 | |
2003年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竞选实录(参编) | 李平 | 2004.10 | ||
2003年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竞选实录(参编) | 谢振才 | 2004.10 | ||
民主法治进程的积极推动者,个人“竞选办公室”的“试飞员”, “刁民”嚷嚷:我想参与规则的制定,从“上书”到“竞选”的精彩一跳 | 陈 文 | 2003年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竞选实录 (参编) | 2004.10 | |
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后的政党文化转型 | 吕元礼[导师] 邱全东 |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| 2004.1 | 《人大复印期刊》之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》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 |
质疑公务员末位淘汰制 | 甘长山 黄卫平 | 行政与法 | 2003.9 | |
政治文明:实质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的统一 | 吕元礼[导师] 黄锐波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03.5 | |
新加坡执政党“一分为三”的领导思维分析 | 吕元礼[导师] 黄锐波 魏军妹 | 理论探讨 | 2003.4 | |
两种政治思维的比较研究 | 张定淮[导师] 涂春光 |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| 2003.4 | |
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研究 | 程 浩 黄卫平[导师] 汪永成 | 战略与管理 | 2003.4 | |
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政治文化转型 | 张定淮[导师] 涂春光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03.3 | 1、《新华文摘》2003年第9期观点摘编 2、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03年第5期观点摘编 |
论党内民主的制度保证 | 程 浩 | 党建与人才 | 2003.2 | |
一党长期执政何以成功 | 张全忠 | 科学社会主义 | 2003.2 | |
论责任政府及其重建机制 | 张定淮[导师] 涂春光 | 中国行政管理 | 2003.12 | |
高官问责制及其对香港政治及行政体制发展的影响 | 王晓波 张定淮[导师] | 中国行政管理 | 2002.7 | |
论诚信 | 唐元松 | 广西社会科学 | 2002.6 | |
中国加入WTO与公务员制度现代化的思考 | 秦小鹏 |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| 2002.4 | |
江泽民与毛泽东、邓小平论哲学社会科学之比较 | 敖旗东 黄卫平[导师]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02.4 | 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02.6 |
非正式规则的内涵、特征及作用 | 张全忠 吕元礼[导师] | 社会科学家 | 2002.3 | |
论新时期执政党的两大功能 | 程 浩 | 理论与改革 | 2002.2 | |
新时期执政党的利益集约和知识集约功能 | 程 浩 | 探 索 | 2002.1 | |
范式的转换:从机械效率到公共绩效 | 吴权伟 | 理论探索 | 2001.6 | |
当前中国贿选现象的反思 | 刘建光 | 广西社会科学 | 2001.6 | |
控权——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 | 刘建光 | 探 索 | 2001.5 | |
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| 王孝鸣 黄卫平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01.5 | 《新华文摘》2002.1.全文转载 |
创新是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| 程 浩 黄卫平[导师] | 深圳大学学报 | 2001.4 | |
深化对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认识 | 程 浩 |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| 2001.4 | |
关于我国公文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| 刘建光 |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| 2001.3 | |
县委书记大接访和大轮训的政治学解读 | 贾少广 | 2009年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二等奖 |